《愿你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2》-毕淑敏

心灵鸡汤。不是很喜欢,有时候有些地方会被作者的矫情弄得很不舒服。室友说得对,果然比较适合高中的时候看。。似乎对于这类书籍一直都是:相似的观点找认同感,不相似的观点十分排斥。。难道是我的世界观已经形成了不由被改变了啊哈。。或者说是比较固执= =看到一些句子还是有一些感触的——果然我只是在找认同感。。

1.爱自己

2.人格独立,不依赖他人

在别人的护翼下活,把自己的幸运建筑在他人的辛苦与危险中,我无法安心与习惯。我愿意把背负的重担留给自己。我遵照我喜爱探索的天性行事。我会傲然地处置自己的生命,不在对方的庇护下苟活。

3.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容的按照自己的心愿做事

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有火眼金睛,识别这种光怪陆离底下的真相,然后从容地按照自己的心愿做事。

4.安然如喵,快乐如鹿~让自己处于平和温暖的状态

好修为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让自己处于平和和温暖的状态,然后才有心力关心别人,并看到问题的全貌。

5.放弃怨恨和内疚,透彻冷静

你可以愤怒,然后采取行动;你也可以懊悔,然后改善自我。但请你放弃怨恨和内疚。

6.一生不应留下遗憾

自我意识是人一辈子的功课,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选择、挣扎和改变。在这个时间段中,我们将尝试我们可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铺排我们的生命状态可以怎样绚烂多姿。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退缩和一事无成,那样的话,你就和一个丰富的生命无缘。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遗憾自己有那么多的想法未曾实施,大幕就已悄然闭合。

7.让自己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是给予,当人被需要的时候是一种美妙的感受

那么,快乐是什么?快乐的用处就是——它能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他人认可了你的成就,你对这个世界是有用的,还有一个附带的可贵用处,就是能让你健康。

8.很多被爱苦恼的人,其实就是在爱人还是爱己的问题上挣扎

很多被爱苦恼的人,其实是在爱人还是爱己之间挣扎。爱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毫无怨悔地爱别人。当你依靠别人的力量登上天堂的时候,就要想到会有风驰电掣跌下的一天。

9.消除对生命之艰苦的怯懦

10.不要选择畏缩懒惰和一事无成,那样你就和一个丰富的生命无缘。

所有的资源都需要保护。越是美好的资源,越需要珍惜。


你不说,就没有任何人知道。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们永远不需要知道。不要把错误想得那么分明。不要去讨论那个过程,把它像标本一样在记忆中固定。有些事情不值得总结,忘记它最好的方法就是绝不回头。也许那事情很严重,但最大的改正就是永不重复。


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我仅有的东西,我不希望别人来说三道四。我注重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可以预知的只是自己应对苦难和幸福的态度。此时此地,这是我们能掌握的唯一。知道了又怎样?不知道又怎样?生命正是因为种种的不知道和种种的可能性,才变得绚烂多姿和魅力无穷。


人的心还是像水吧,可以受伤,但永远有痊愈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什么都无须保留,只需堂堂正正即可。

行动比单纯的等待更有力量。一味地顺从与观望,办法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一些看起来是技术和表面的问题,其实内里都和我们的基本人生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问题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如同创口贴,只能暂时封住小伤口,却无法从根本上让我们的精神强健起来。


《受戒》-汪曾祺

莫如《边城》的幽静清新。读汪曾祺的小说,感觉始终是豁达幽远,恬淡从容,像是看透世事的豁达,但又不失对人性之悯。行文散漫,很快就能被带入恬静之境。自在,纯真淡雅,与世无争。
阅读的感觉,很像读林清玄散文时候的那种感受。带入感好强……~~

打算过阵子看一看汪曾祺散文集~~~喵喵喵~~

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柴静

很喜欢柴静。既理性又人性,既冷静又温情的姑娘。富有理想化而又思想独到。对于柴静而言,她从这次探索雾霾的真相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她以草根式的低姿态给如此多各个领域专业非专业的受众进行了一次科普。呼吁我们关注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雾霾问题。
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引起环境问题,而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却也是无奈之举。暴露在PM2.5下的雾霾虽然增加了我们的患病率,污染了河流和空气,看不见蓝天看不见星星,但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增长的功德不可磨灭。
知识就是力量,雾霾这个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的问题在当今两年才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度也是因为人们对于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因为有了对事态的认知,才会关注知道并且行动,才可能有创新和改变。
素雅果敢的柴静作为一名新闻人,通过纪录片网络传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调动公众对社会的责任感,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能正面的影响他人,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我有时候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该多好。柴静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所以在面对棘手的牵扯各方面利益的问题时,要做建设者,而非批评家。

网上关于雾霾本身事件的评论已经很多,不过我在观片中产生了一些奇怪的与纪录片本身不相关的关于人生生活的思考。
1. 一开始纪录片在强调,大气污染问题在十年前就已经存在,而公众关注到雾霾问题却是近两年才发生的事情。一是因为曾经的人们还处于温饱问题的水生火热之中,心中所念所思还只是如何生存与如何提高物质生活消费水平,还没有想中产阶级那样温饱有余的时候关注到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问题。二是因为现在的可见污染物比以前提高了,现在让人们一出门就有一种雾气笼罩大地的感觉,真真切切感受到这种关乎健康的问题正迫在眉睫。可见事情总是起于微末的,当我们还在注重着GDP的发展的时候,先污染后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累积,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事态已经很严重了。人生也是如此,一开始或许只是一个很小的瑕疵让自己觉得无关紧要,后来党真正威胁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再去改变什么已经晚了。
2. 纪录片中讲到各个部门的利益错综复杂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个国家的体制问题绝不单单是公众想象的解决办法那样简单。人生也是如此,一个刚出生的人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予以引导,改变起来也非常容易。但一旦十年八年后已经养成了习惯,那么再要改变的时候就会意识到重头开始的过程太艰成本太巨。很多人的生活就像管道里的水一样以固定的方式路径流淌着,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是不想打破格局重新开始,而是重新开始的过程太艰辛。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路,一旦选择好了,只需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3. 纪录片中采集了很多外国的例子,可见发达国家都早已遇到过这些问题并且在尝试中不断修正自身,摆脱了我们国家现有问题的困扰。也许会感叹外国的先进,会羡慕外国的环境与优秀的管理体制,但是不得不承认,正是有了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例子,我们国家才得以更快的解决这个又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问题。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可以吸取其他国家同等例子的经验教训,以使得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人生也是如此,一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周围那些远比你厉害的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经验教训我们也可以参考,并取长补短地更好地发展自己。就像读书,读书或许不如行万里路那样带给自己直观的视觉和触觉的体验,但书中一代代先哲、前辈们摸爬滚打而来的经验教训确实可以给予我们人生“捷径”。
以上在观影片过程中的一些奇怪的与主题不搭的思考。
真心感谢柴静给公众带来的这次科普,让更多的人提高对于大气污染的认知度。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这是我看的龙应台的第三部作品。第一次看的是《目送》生活类散文,清新的插图,细腻情感,针砭时事,鞭辟入里。第二本《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些情节确实看了不禁落泪,算是笑着看完的,心中充满着浓浓的温暖爱意。

没看这本书之前,本以为是如孩子你慢慢来一样的生活散文,或者如母子间生活的对话内容。看了前几章才有些诧异或者有些“失望”,诧异在它大多在写国际政治和文化差异、价值观等内容,并非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失望在自己才疏学浅,这么“高大上”的内容需要去理解。不过也是,两个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想要了解彼此的世界,了解对
方的价值观,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从彼此的文化政治背景开始。同时也充满着羡慕,想到自己也偶尔和父亲交流政治,但也是十分浅显的内容,大概不能算是交流,而是去从他那了解他的看法与分析。龙应台和安德烈间如此深刻的交流,发生在母女间,真的难得。真的羡慕。

       从这本书里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包括道德伦理,包括价值观,包括爱的定义。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藉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不必了。

很多时候彼此深爱却不如朋友了解对方,正是这个原因。爱成了不沟通的藉口,而对于陌生人却是更加努力的解释、沟通。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另一种方式,把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的爱,唤醒。


 

那个老师往你床上爬的小孩,爱听鬼故事又怕鬼、怕闪电又不肯睡觉的小孩,一转眼变成一个可以理性思考、可以和你沟通对话的成人。

仿佛在父母面前,自己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而在外界眼里,二十岁的年纪,你早是可以独立思考、对自己未来负责、可以理性的沟通的、与你并无差异的成人。
从小孩,到成人,这个过程漫长,且甜蜜。温柔碎语的岁月里看着他一点点长大,一步步离开,你只能看着他的背影。


 

当你对国家抱一种不信任的时候,你比较能够冷静地去分析它的问题所在。

我们在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的意思就是,年轻人可以对政治国际情势一概幼稚无知,他反正承受得起,让别人来为他思考。

怕被和谐不多说= =做任何事都是这样,太信任反而不能让你冷静的分析问题。


 

这就是欧洲文化的好处:往任何一个方向飞两个小时,你就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

同时也让我见识到了外界的美好,这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值得你去体味,去感受。


社会不知为什么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又充满了幻灭,往前看去似乎又没什么新鲜的想象。我们的时代仿佛是个没有标记的时代,连叛逆的题目都找不到。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个想法。以前看到教科书上满是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就幻想将来也有一天如此厉害,可以制造出举世瞩目的事物,发现未曾发现的世界。但是似乎这个时代已然处于饱和的状态,始终有一种已没有什么没被发现,一切都已如此现代化的感觉。其实或者说,是自己“太懒”,不愿去发现,未知的世界还有很多,譬如头顶的那片遥远的天空,譬如……智能化的IT业能否为这个世界人类的生活抑或是非人类多做些什么。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如果有个人手里拿着弹弓,站在高处对着你。你要反击,是站在那低处呢,还是先站到高处再说?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譬如民主体制,有些人进入了体制站到了高数,认为这样可以影响当权者,造福社会。可是还没有造福社会,个人已经先享尽了权利的好处。独善其身与心怀天下,不忘初心和时刻反思,是多么的重要。


 

不要无条件的相信理想主义者,除非他们已经经过了权力的测试,一个有了权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曾经过权力测试而自我信心满满、道德姿态高昂的理想主义者,都是不可靠的。

想起了知乎上的一句话:不要相信在野党,执政之后都一样~o(*≧▽≦)ツ


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筛子,泥沙被淘汰,金块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经典或古典。

时间是最好的法官。


做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苦楚。

灵魂一定要有一个栖息地。那叫做信仰。


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使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关于工作的意义。对啊,朋友说我很幸福,以为我是带着我对它的喜爱去学习的。包括将来的工作。是的我是幸福的。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将来可以这么忽悠孩子~~~~~


“知道所谓“在人生竞争的跑道上,跑得不够快就会被淘汰”,但是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是什么意思,永远不会忘记。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失败启蒙”教给我的,不是“你以后一定要做那城市里的人”,而是,“你以后一定不能忍受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失败启蒙”给我的教训,不是打入“成功者”的行列,而是,你要去挑战、去质疑“成功者”的定义。”

失败启蒙教会你的不是失败有多痛苦,你需要多努力才能挣脱这样的失败的氛围,怎样才能跻身成功者的行列,而是告诉你,要你去挑战,质疑成功的定义。因为,你也曾被定义为”失败“过。那可否在你“成功”时,多去想想“失败”的那个群体,那你是否可以从内心悲悯苍生,从心底散发出温暖的沁香。


附上一段我朋友的话:

这也是我最近在考虑的问题,我们有太多觉得不公想去改变的东西充斥在生活中,你想去改变想去帮助去制止。那么你爬高,当你真的有能力去做一些事的时候或许你觉得这些并不值得去做了,你有更好的远见和更迫切想达成的东西迫使你去继续攀爬。所谓的不公平或许只是懒惰对大家的惩罚。若是没有这种不公平你是否还有提高自己的动力?我父亲告诉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存在即合理,很难理解,我想这并不是向这些不公妥协,而是告诉我怎样适应社会,当然我不想多说什么叫适应。善恶本相对却也相辅相成,我们看到了恶才会更愈发想去善。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恶自然会消失殆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起到一个善的助力去发挥你能发挥的点滴能量,或许这微不足道,但是忠于自己。价值是什么不就是这么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么。简而言之,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正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墓志铭上所说: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所以我绝不滥听歌。有时候,我会放30首歌,一支一支听,心里其实一直在等,等着哪一首歌出现,终于等到的时候,那个美感值更高。

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如此。物质满到一个程度,就失去意义。


还有一些摘录:

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如何宠辱不惊。至于那些所谓的“期待”,那是我自己必须要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我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傻也别装聪明。

老作家,在餐桌上,把长长药盒子打开,一列颜色缤纷的药片。白的,让他不晕眩跌倒。黄的,让他不便秘。蓝的,让他关节不痛。红的,保证他心情愉快不去想自杀。粉红的,让他睡觉。

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人的,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你真的“平庸”吗?其实在看你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做那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我的同学或同事们,几乎都比我年轻,比我优秀,比我积极地追求“卓越”。在我工作的公司里,我像一个隐形人——我个子矮矮的,在一群人里,人家绝对看不见我。我的长相平常,任何人看过我就不会记得。在工作表现上,永远是最看不出成绩的一个,没有长官会嘉奖我,没有同仁会羡慕我。别人看我一眼就得到一个印象:这人没个性。同事们说我是个温和的好人什么的,可是没人会对我有任何印象,也不会有兴趣对我多知道一点,而我也不觉得我有什么值得人家有兴趣的地方。对,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人。

人跟人之间愿意花时间交流,坐下来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为了聊天而聊天,在欧洲是生活里很大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活艺术。


最后附上我最喜欢的本文中的一句话: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遇上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